美國大選觀察 ——投票單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由於先生居住的州實施通訊投票,最近也收到了投票信件(official election mail),裡面其實很簡單,就只是聯邦和地方選舉的投票單。投票單上面關於候選人的項目也很簡單,只有分成不同頭銜,也就是這些候選人要選什麼、候選人的所屬政黨和名字,然後一些注意事項,比如說教你要怎麼填寫選票、選票上的write-in是做什麼用的等等。另一張則是關於州法的一些條文新增,詢問選舉人同不同意,會讓我聯想到地方的公投。

official election mail
投票單,另一張是關於州法的一些新增條文投票

關於美國的選舉制度、和我國選舉制度的比較、利與弊、名詞解釋等等已經有很多資料可以查詢,所以我並無意討論這些。但我想分享的是對於投票單設計的想法和臺灣的差別。美國各州的投票單設計其實也有些差異,並非像臺灣是全國一致,所以這邊僅能以所在的州為例。老實說,我第一眼看到這麼簡單的設計,還真是有些傻眼。對我而言,臺灣的選舉公報、投票通知單和投票單還是比較友善便民。

首先,最大的不同就是找不到候選人的政見。誠然,臺灣有選舉公報,所以選舉公報都會羅列各候選人的主張供選民參考,但這邊的是「投票單」,所以也就沒有政見供瀏覽,此時,我就又有另一個想法,那麼為何不另外有份像臺灣的選舉公報羅列候選人的政見呢?結果,我先生說:「可能人太多,這樣太浪費紙了,上網查就可以了。」聽到這裡我還真是傻眼,其他的浪費似乎沒很在意,居然會在意浪費在這種大事?我還真是不能理解。我回說:「那麼至少可以有個大綱啊!要不也可以在投票單上面多列一些資訊,比如說到哪個網站可以查看候選人的政見。」畢竟,我相信大部分的選民都很懶的,就算列出來都不一定會閱讀和思考了,更何況是叫選民「主動」作功課呢?此外,應該還是要考慮到不少較有年紀的選民不會或不想上網看一堆政見吧!而年輕族群雖然普遍會上網,但有可能根本就不想花時間上網看政見吧!如果不清楚這些候選人的主張,到底要怎麼投票呢?以總統候選人為例,除了主要的總統候選人,因為較常出現在媒體,且選民知道所屬政黨,大概會依此推論其政見,但如此說來其他黨的候選人不就沒啥希望了嗎?地方選舉的候選人就更不用說了,對我而言,根本就不知道投下這票的理由在哪。誠然,對於政策討論等等不能只是投票日前一天才關注或匆匆討論,但可能也很多人只有拿到投票單才想知道候選人的政見呢!我不禁想,大部分的人是否還是一樣以政黨為主要依據呢?候選人都希望選民踴躍投票,想要踴躍投票就要先感興趣,我在想如果投票單在小地方有這些改善,是不是也會提高選民投票意願呢?

其次,投票單上面沒有任何人的照片。臺灣不只選舉公報有候選人的照片,選舉票也有。照片會很重要嗎?個人覺得有照片可以看候選人到底是哪位也不錯,能把名字和長相配對起來,日後看到也知道誰是誰,選舉投票雖然不是相親,但有時候投票似乎也有點像相親。當我看了這邊的投票單,我才知道不只兩組總統候選人,然而,其他組候選人的曝光率太低了,有的可能也沒聽過,更不用說知道他們長怎樣,即使沒投票權的我也是很好奇他們是誰呢?那麼為什麼這邊的投票單沒有照片呢?是因為他們覺得不能靠臉吃飯?還是覺得放照片會有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還是覺得知道長相不是很重要呢?因此,沒有照片的選票對我而言,也是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

接著,他們的選票有點像電腦考試作答,找到你想選的候選人,並在名字前劃記。但臺灣的投票單不只有名字,最重要的是有號碼,所以如果是目不識丁的人也可以從號碼投票,甚至可能很多人都直接找到該號碼把章蓋下去。個人覺得有號碼也頗方便的,有時候名字可能看得眼花撩亂,不如直接看號碼比較快一些。尤其投票單設計上也不像臺灣的字體比較大一些,顏色對比也比較明顯,比如說臺灣的投票單會有粉紅色、黃色的底,黑色的粗體字,視覺上還是比較明顯舒服,所以臺灣的還是比較友善。也因為臺灣的候選人組別有號碼,所以才有這麼多關於號碼的有趣諧音,一方面也幫助選民記住自己,不要投錯人。

總體而言,臺灣有選舉公報詳列候選人的個人基本資料,比如出生日期、性別、出生地、學經歷等,也有說明選舉目的、注意事項等,還有選舉通知單跟投票人提醒投票時間、地點、選舉種類和注意事項。接著投票日當天就是單純的投票單,投票單清楚地印出候選人號碼、相片、所屬政黨,不同的選舉種類還有不同的顏色。反觀該州的投票,就是單純的投票單,沒有提供其他詳細的資訊,也沒有這麼多采多姿,設計上面就是很簡單,單純的黑白和說明,附上另一張簡單的投票說明和教學,教你怎麼通訊投票,或者你也可以選舉日當天投到票匭,所以也有這些相關資訊。另外,還有一張有趣的”I VOTED”貼紙,各州的設計都不同。

今年的我投票設計

因為選舉制度和文化的不同,可以想見在設計上也有不同的考量。也許對美國人而言已經習慣了,但是,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臺灣對於選舉公報、投票通知單和投票單的設計,相較之下還是比較簡單易懂、有趣、友善呢!

因為我們忘記一切 Because we forget everything

前陣子看完了這齣日劇,想追這部日劇是因為看到阿部寬和宮藤官九郎,有對於人性淡淡的歡喜哀傷、黑色幽默和含蓄的諷刺。每一集的結尾都有不同的歌手/樂團演唱符合該集的好聽歌曲。

主演是阿部寬,也是我很喜歡的演員之一,當然一定要追的啊!日劇裡的阿部寬給我的印象是「沉默的男人」,在這齣戲裡面他也一樣如此。其他的角色當然也很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風格,比如說女主角:突然消失的女友;常常在酒吧出沒的「朋友們」;或是酒吧老闆娘、曾經出專輯的廚師(由宮藤官九郎飾),工讀生,咖啡廳老闆,但是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老師」了。

以下有些劇透。

回首過往的歲月,也常常會有類似的心境:「啊!好像曾經發生過那樣的事,但其實也不大確定。總之應該就是那麼回事吧!」或者是發現大家已經不知不覺漸行漸遠,一個接著一個離開了。或是驀然回首,發現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忘了許多事情,也被遺忘。也許是我老了,總有這些感嘆,但這齣日劇的確契合著只有經歷過一些事情的人才懂的歲月的「美麗與憂愁」。我真的覺得老師是好人啊!甚至是太好了@—@ 不管是對於酒吧的朋友、負責他的編輯、還是對於以前的老友,甚至是突然消失的女友,他都是真誠以待,只是老師也是非常誠實木訥,比如說他不懂為何要假裝是他人的爸爸呢?所以也能感受到他的有些格格不入。但同時也很體貼,比如說考量到那是編輯出版的第一本書,而要讓他命名。或是雖然覺得有點唐突,還是在半推半就下幫忙照顧編輯的貓咪。即使在最後消失的女友突然出現在面前,他只是問:「你去哪?做了什麼?」女友沉默後簡單地回答去旅行,去住一直很想住的旅館,他也沒有一直追問她消失的原因,就算當初是因為有些爭執,又因為遇上截稿日沒趕快主動聯絡,一般應該會一直問(還是只有我會?)或者應該要講一下幫忙付錢給她姐姐的事 = ” = (至少把錢要回來?)

後來他們一起去旅行,旅行途中他們也還是「相敬如賓」,從拍照時有些彆扭的疏離感就可以知道他們之間存在的歧異吧!在後來的對話中,觀眾也可以發現他們沒那麼了解對方,老師應該也有發現吧!但他還是跟女友說如果她要的話,可以養一隻貓,只是就要搬家,但那也沒有問題……即使她的沉默讓他看起來就像自言自語,他還是繼續規劃著。沒有什麼激情,沒有什麼其他跌宕起伏的情緒,簡單到你可能會以為他不愛她。後來他們旅行回來,女友就說要永遠離開了,老師也只是「蛤」的表情,ㄟ的一聲,發楞著,然後女友就這樣離開了。雖然老師可能也感到突然,那陣子也感到失落,但也繼續他的創作,並且取得成功。這些事情就這樣成為過去,前女友、大家也都繼續著各自的人生。為什麼她要離開呢?我那時候看到那段的時候這麼想著,她沒有明講,但是我也沒有很意外她的離去,同時,有些驚訝有些呆(?)的老師也沒有很驚訝,也許是因為在追尋女友的過程中從很多人的口中發現許多他所不知道的她。也許是在自己的旅程中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或者是在一起旅行的過程中更加確定了自己想要、不想要的,所以能更加堅定地好好說再見後離開吧!又或者,也不需要什麼理由,雖然會比較難接受,但想想現實生活很多時候也是這樣。

這就是人生吧!不管是親子、夫妻、手足、摯友,我們真的了解那些跟我們最親近的人嗎?好像也很難肯定地說:「是!」我們都只能盡力去了解每個人不同的面相。

怎麼辦呢?還是只能像最後一集的結尾,在人生舞台繼續盡情歌唱跳舞吧!

The fact is that I’ll always miss you.

事實總是殘酷的,奇蹟總是稀少的。

事實上我們還是默默想著你,但還是要繼續前行。

Thick snow on the backyard table.

雖然之前一直希望爸爸能等到一些奇蹟,親自完成他的小小心願,但隨著日子接近,我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我可能早就知道了,只是一直不想承認,彷彿承認了,那小小的希望燭火就灰飛煙滅,但其實連神也沒有要改變什麼。我可能有些生氣,還有自責,雖然我們也無法預料到時間就是這麼剛好,雖然再想那些也無濟於事,就算安慰自己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你還是會忍不住想那些如果,但其實你也不知道那些如果是不是就有比較好的結果。

爸爸的情況後來終究是急遽惡化,在今年除夕前一周仙逝了。我想他一定是覺得自己準備好了,也不希望影響到我們的事情,所以就這樣平靜地在親人的陪伴下到另一個世界了。我們遵照爸爸的意思完成他的後事,也繼續處理有關爸爸的未竟之事。一直到今天也夢到爸爸幾次,媽媽說她也有夢到幾次,我想爸爸一定很想念我們吧!第一次夢到爸爸是還在台灣的時候,他說他的廁所髒了要打掃,氣色看起來還可以;第二次是回美國了,他說要來參觀我們在美國的家,看起來好多了。那時候已經掃新墓了,我跟媽媽說了這個夢,她說她有跟爸爸說我們安全抵達的事,一方面一定也是因為爸爸一直很想來看看吧!第三次是夢到爸媽一起在我們的婚禮現場,我知道爸爸其實也很想親自到我們的婚禮現場,在台灣時我已經收到婚禮的全紀錄,也有跟家人一起看,我想爸爸冥冥之中一定也知道了吧!

這篇文章之前打了一些就沒再打,今天才繼續把它完成。今天是暴風雪的日子,世界就像要被白雪淹沒一樣,對面的鄰居也跑出來照相。不知道為何想到了最愛的爸爸。我知道如果爸爸還在,他一定會說:「我看電視說美國有暴風雪,你們那邊怎麼樣?有斷電嗎?有沒有躲好?」爸爸的話總是不多,也很喜歡跟我鬥一下嘴或是亂我一下,但我知道他是世上最疼愛我也最了解我的人之一。爸爸,我們還在適應少了你的生活,但我們會繼續人生的冒險,也會好好幫忙媽媽,你在那邊就好好展開你的旅程吧!少了你,我難免感到孤單,但歡迎你隨時來我的夢裡拜訪,我可以看看你是否一切都好,而你可以看我是否萬里歸來顏愈少。

你永遠都在我的心裡,人生的旅程總有盡頭之時,相遇總有道別之時,帶著你,路有時候平順,有時顛簸,擦擦眼淚後我們就繼續冒險吧!

消逝 Vanishing

爸爸原本周一要做化療,如果沒有像上次有肺炎的情況,希望可以稍微幫助他一些。

然而,爸爸自從上次出院後就一直咳嗽,而且喘不過氣的情況也益趨明顯。因為夜間如果起床如廁就會感到心跳跳得很快,也會一直咳嗽,影響入眠,所以白天其實精神也不是很好。之前他還能騎腳踏車去附近的公園走走,但現在似乎也很怕出門,他總是抓著血氧計,躺在椅子上睡著的表情也總是很痛苦。另外,他已經不大能爬樓梯,之前他還會提著洗衣籃去洗衣服,或者提垃圾出去丟,但現在的活動範圍基本上只有家裡的一樓,有時候若能延伸到二樓一下就已經很好了。上次回診到這些情況也不過一周吧!上次還可以去水族展示廳走走(11/6),過沒幾天都要依賴氧氣機。情況居然惡化至此,周一終於無法再等病床通知,所以請弟弟載爸爸去掛急診,赫然發現是右肺積水。今日(11/16)肺積水檢驗結果出來,發現是含有石綿的積水,聽到這個消息真的是讓大家都很震驚沮喪,尤其是我的爸媽,可想而知爸爸一定是更不想繼續努力了。

畢竟,這代表兩個肺都被石綿影響,原本寄望至少還有一個健康的肺可活到七、八十歲的也有,這樣的可能性就宣布破滅。雖然我們強打起精神,但也忍不住覺得爸爸的運氣實在太背了,如果照醫師講的這種情況很罕見,怎麼我爸爸偏偏就這麼特別?老天對他是不是也太殘忍了?把他最後的一絲希望都打碎,這時候就算要爸爸振作恐怕也有些強人所難吧!這時候我們能做的也只能默默幫助爸媽,看有什麼能分憂解勞的,幫他們打打氣。爸爸說活著也是很痛苦,但我們當然還是希望他可以再試試看,但也許那是我們自私的想法,想到爸爸打給我們的訊息,就會覺得這樣活著的爸爸真的很辛苦,但我們也無法代替他承受一些痛苦。台灣如果有安樂死,我不禁覺得爸爸會直接放棄嘗試治療。幾乎24小時顧著他的媽媽想必心情更複雜,想到這裡也只能默默把眼淚擦乾,繼續支持著他們。

最近真的都輾轉難眠,想到爸媽就覺得心痛不已。有很多事情,終究我們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這句話也許也在安慰我們,有時候即使神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吧!不然怎麼沒有神蹟出現呢?反而是一再令人沮喪的消息。我們選擇做什麼樣的人,終究還是自己的選擇,不然要怎麼活下去呢?希望爸爸明天的再次化療嘗試能順利,至少可以在幫他爭取一些不那麼痛苦的時間,也許可以讓他打起精神再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情,也不那麼遺憾吧!

我們都很愛很愛你,親愛的爸爸!

難過 Sad

前陣子,我們親愛的阿公已經無病無痛,到天上做仙了。

這幾天,爸爸原本預訂要再做化療,卻發現急性肺炎,但因為止痛藥的關係,他不會覺得很痛,即使發炎指數比起前一次高很多,上次是兩位數,這次卻是三位數。我們聽到都嚇到,但是醫師也無法減少他的止痛藥,就是這樣兩難的情況,看他都沒什麼食慾,畢竟吃藥和保健食品都吃飽了,沒食慾當然就沒什麼精神,所以就只能睡覺。我一直在想我是不是遺漏了什麼徵象?當然,我不是專業醫師,在沒有抽血等檢驗的情況下,有些徵象也很難判斷是什麼情形,但我還是會覺得是否不夠仔細。當我詢問取消票券的事情時,心裡是很沉重的,雖然我一直強調是以防萬一,但也很擔心爸爸的情況是不允許的,而且這個機會是很高的。跟弟弟講完電話後還是忍不住眼淚。這麼喜歡到戶外走走的爸爸,現在就算只是到東部也不行,這樣的距離對他來講就有風險,我實在是感到很難受也很難接受。曾經可以背著我們爬山的爸爸現在卻這麼虛弱,想到就很心痛;最愛笑的爸爸現在卻因為痛而扭曲著臉。

如果爸爸癌症的位置不那麼差,那就可以割掉,可以痊癒,他就還是可以做他喜歡的事情,帶著媽媽趴趴走,一起享受人生。或者,有的人就算做同樣的事,可能也沒事。以現在國人平均壽命而言,我真的覺得爸爸運氣怎麼就這麼差?也覺得實在很不公平,但又能怎樣?我看著媽媽的背影,覺得原本就很小隻的媽媽又更瘦弱了,心裡又覺得很難受,鼻子一酸眼淚又掉了下來。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真的都很辛苦。我的媽媽很努力地照顧爸爸,學習很多事情,每次看著她很認真仔細寫下來我跟她說的保健食品的量,或是醫師、個管師交代的事,我真的覺得她很堅強也很厲害。我的爸爸也很認真,我知道蛋白質的味道實在不好,他不想吃我也不怪他,但他大部分時候還是乖乖地吃,那些藥看了就飽,他也是乖乖按時吃。那些事情,我光看就累,但,它們還是很認命地做,因為不做不行,雖然做了也無法回復,這樣的矛盾心情和無奈,我也能理解。但沒有辦法可以減少這些負擔,也因為如此才會感到更難受。

我也很希望我的爸媽可以健康又長壽,有時候也會覺得命運弄人,我們需要奇蹟,但目前為止在爸爸身上都還沒看到。真的很希望爸爸可以快快恢復,順利出院,如果他還有元氣跟我拌個嘴、動一動,不要感染,好好維持,也許就該感到慶幸珍惜吧!親愛的爸爸,加油!無論如何我們都會陪著你,幫忙你的!

無能為力 Nothing I can do

最近,高齡阿公的因為疾病,情況越來越差,大家無能為力,只希望阿公能少些痛苦地走完人生,默默地開始準備一些事情。

另一方面,我家爸爸的咳嗽也越來越頻繁,上次陪他回去看片,速度實在很快,左邊的肺已經被癌細胞覆蓋超過一半,可恨的是據醫師的說法,他的間皮瘤不是肉瘤型,而是包覆整個胸膜,所以也無法割除。看得出來醫師也沒有其他的治療方式了,這次的自費化療大概是最後一次嘗試積極治療,接著也只能眼睜睜地看他少一個肺,然後比較會咳或喘,也要特別注意肺部不能有任何感染。每次聽他咳嗽的聲音,和因為頻繁咳嗽捂著側邊的痛苦疲憊表情,就覺得很心疼難過,就算有止咳藥,但似乎也沒辦法真的鎮咳。對爸爸的情形,我們一樣無能為力,除了盡量幫他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讓他舒緩疼痛的方法或是精神可以稍微好一點,多陪陪他,其實也沒有其他比較有效的方法,爸爸總是咳得很累,累了就睡,看著他的臉、抱抱他,幫他按摩時總是覺得以前很強壯的爸爸現在真的好虛弱,心裡總是在淌血,默默地流淚。雖然如此,在爸爸面前還是盡量不會顯露出太悲傷的情緒,希望爸爸能為了自己、媽媽和家人再好好振作起來、把握當下。但也總不忍苛責什麼,畢竟他是承受痛苦的那個人,我們只能在旁幫忙,但也是很怕做什麼都無法稍減他的痛苦。

媽媽有時也會有感而發,覺得像爸爸這麼好的人為何受這些苦?他是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好人怎麼沒好報?我也不知道要說什麼,總有人會說前世種的什麼因,今生要還,媽媽說也許爸爸前世做了什麼吧!我是不知道那些到底是真是假,但也只能說我們都不知道所謂的前世今生來世,唯一記得的只有今生;能把握的只有現在。也許因果只能安慰我們,但真正遇到的時候還是會深深覺得人生沒有絕對,生命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未知生,焉知死?我們盡可能地做適合的選擇,但本來就沒有保證;努力地想抓住什麼,但有時也會覺得無能為力。我還是希望爸爸這次的治療可以有效,就算有可能無法像第一次持續太久,但至少這樣他會舒服些。雖然目前北極星等新藥看起來都不是針對他的情況,也還是希望有機會讓他試試。總之,面對的是自己的爸爸,還是不忍撲滅那隨時都會熄滅的小小的希望火苗,但最怕的是爸爸等不到那樣的奇蹟。

無論如何,親愛的爸爸,我們都會陪著你的,也會盡我們所能地幫你,你不會孤單的,我們愛你!

台灣我來了!I’m coming, Taiwan!

經過了整整快兩年,終於要再次踏上自己熟悉的土地啦!真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疫情其實還沒完全消弭,但是我覺得要讓病毒完全消失應該是不大可能了,病毒大概就是會一直變異,然後人類就是要與之和平共存。台灣的邊境是慢慢解封,所以這次回去我還是要再隔離3+4,只是不必搭機前持2日內PCR報告。但是也要完成入境檢疫系統申報,到機場還是要做採檢,接著搭防疫專車到隔離處所,希望這一切都很順利,不會折騰太久——尤其是經過長途旅行。就算我在飛機上可以睡覺,但經過兩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是可以好好睡覺調時差(希望還是有這個令人稱羨的能力 XD)。但至少隔離處所我不用太擔心,感謝哥哥和阿姨、姨丈的幫忙,讓我至少免去訂房之類的瑣事!經過這兩年,有些事情會變,有些事情不會變。這次回去最主要當然就是陪陪我最親愛的爸媽和弟弟了,還有找我的摯友,和親人一起過傳統農曆年,讓先生可以體會我們傳統的農曆年。雖然不知道是否還是有許多有趣的傳統,但畢竟是大節日之一,希望可以讓他也了解台灣的一些節日文化,只是他不能領壓歲錢(大笑)。

但因為疫情環伺,在公共場合、飛機上其實還是要多加注意。上次從Lake Tahoe回來,也不過是搭了短程飛機,結果回來之後我家那隻得了感冒,他好了以後換我,而且我還是得流感= =……好吧!至少不是covid19,但是為什麼、為什麼在夏天得到流感?不知道,只能推測可能飛機上或是在那時某地得到,潛伏幾天後出現症狀這樣,就算有戴口罩、酒精當然不能百分百保證,但還是只能盡力準備避免。還好,現在已經大致康復了,只能希望有足夠的抗體,身體免疫力良好,一切順利了!我親愛的爸爸也完成這個階段的放療了,上次看至少是有控制住,下周要再看一次結果,希望親愛的爸爸治療順利!幾乎每次都陪同的媽媽也可以比較放心,你們辛苦了!我雖然沒甚麼其他新鮮事,但也希望其他接著要處理的事情都能好好完成,這樣爸媽也不用掛心。

我家那隻是個很獨立的人,所以我並不擔心。我們會每天聯繫,就像以前一樣,就像我跟爸媽一樣,然後在台灣見。這邊的家人也能理解我的思鄉掛念之情,所以也都希望我一切順利,也都願意幫忙,也謝謝他們的理解和祝福。經過快兩年的時間,故鄉不知又有多少變化?希望是好的變化,哈哈!爸媽的頭髮越來越白,希望他們還是能繼續保持好身體,才能好好享受人生。弟弟也已經成家立業,希望他也是一切平安順利!

再會啦!

尊重和體貼

之前就很想發表一下旅居國外的相關想法,最近看到一些相關的文章,像是喬安在換日線發表的「我住國外欠你了?」一文,也是讓我心有戚戚焉。

相對來說,我是比較幸運的,我沒有很誇張的親友,也沒有收過朋友很誇張的要求,大概是因為個性對於親疏分得很清楚,所以我沒有什麼朋友(認真)。我稱為朋友的,就真的是彼此都很珍惜跟對方的緣分,也維持長久的友誼,平常也會保持聯絡,而不是需要工具人才講話。四海之內可以皆兄弟,但可能無法稱為真正的朋友。以前,不管親疏遠近的親戚朋友,我可能還是一概幫忙;現在,我已經看比較開了,死豬不怕滾水燙,該說不就說不,該刪就刪,不爽也只能由他去。其實,追根究柢就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體貼」。雖然大家都知道這點,但其實要求別人的時候就容易忘了這點,尤其是親戚。

我想大部分在國外的遊子,其實心底都給自己的故鄉留一個位置,那個位置有自己熟悉的台灣親友,有自己珍惜懷念的一切,因為生活再怎麼平安順利,逢年過節總是感到有些寂寞孤單。念在那些情分,收到台灣親友的任務時都會盡量使命必達,雖然機票貴、舟車勞頓,行李箱空間有限,大部分若是舉手之勞也沒什麼。畢竟,大家多久才有機會見一次面呢?下次見面又是什麼時候?甚至,自己也會想帶一些小東西回去分享給重視的親友。但是,國外生活其實不容易,通膨不是只有台灣有,以美國為例,通膨也是很嚴重,食物、油價、房價等民生用品也是都在漲,除非你是大富翁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大家都是為著生活努力。雖然不用流浪街頭,但可能也還是身揹貸款,只是你的收入足以負擔,所以可以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但也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的揮霍。要知道,人家也是努力賺錢、存錢或是省錢,然後盡到自己的責任,國外的薪資雖然看起來是比較高,但也是要看行業,另外就是要考量到支出,你總是要吃飯的,生活的壓力在哪裡都一樣。當你要求別人的時候,真的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下,那樣的要求是否合理?是不是造成對方的困擾?你是否給予對方相對的尊重和體貼?如果對方拒絕,尤其是親戚,你是否一狀告到他們的爸媽或長輩那裡?

另外,我也很不喜歡平常沒聯絡,但一開口就要求你幫忙這幫忙那,實在是太工具人。平常你有關心別人的生活嗎?你有一年講個一、兩句話嗎?或是逢年過節也稍微記起來有這麼一個人?你出去玩得時候也有想到那個人嗎?還是只有自己需要才想到有這個人?可能是文化使然,對我們而言拒絕的話總是比較難開口。自己在這邊生活的體驗,有一點體悟,就是「不」比較好開口——不管是家人或親友。並沒有所謂的好或壞,只是我們比較怕傷害到別人,想要事事圓融,但他們覺得你不需要感到壓力,相信即使你拒絕,也不代表要傷害他們。我剛來這裡的時候,有時候被邀請參加活動,有些活動我沒興趣,但又擔心說「不」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總是很遲疑。後來他們發現我這個傾向,就跟我說「No pressure!」如果我不想就說出來,不需要委曲求全,當然你不需要很衝,就只是禮貌地說不,或是表達自己的意見,大多數時候其實也就這樣過去了。我發現他們自己也是這樣,然後親人還是親人,好友仍然是好友,親疏大家都很清楚,平常彼此付出多少、值得付出到多少也心知肚明,所以也沒有所謂傷不傷害的問題。

並非斤斤計較,只是希望要求對方「順便」做些事情的時候不要只想到自己,多一些尊重和體貼,不要造成彼此的困擾,不然就還是花多些錢找專業的吧!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還是有來有往,而非一廂情願,才能細水長流。當然,更不是說平常積累的存款就只是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是因為你真的重視彼此的關係,珍惜彼此的緣分。誠如喬安在文章所說,也是我的經驗,真正的好朋友、關心你的人,比如我的爸媽、摯友,通常不會要求我做任何事情,除非不得已才會很不好意思地麻煩我幫忙,也不會佔我便宜,他們時常跟我有的沒的聊幾句,花自己的時間、金錢在我身上,只是因為他們重視我,希望我一切都好,我知道對我而言也是如此。

總之,沒有人喜歡被當工具人,「將心比心」大家都聽過,你不能只要求對方為了你的利益付出不求回報,而是先想想自己憑什麼要對方為了你「義務」付出呢?我想這樣才是真的尊重、體貼他人,並且真正的「互相」幫忙。

畫畫 Drawing

我一直都蠻喜歡畫畫的,老家有我許多從小到大的隨手畫,有一些早就被丟了,因為不知道要擺哪。可能小的時候也想要畫畫維生,但媽媽說當畫家會餓死……囧

最近有空閒,拿了色筆就開始找YouTube上的影片開始再次仿畫,YouTube上面有很多很棒的教學影片。畫畫的時候也很開心,尤其是動物,覺得動物真的很特別、很酷啊!我家那隻很喜歡,前幾天傳給爸爸看,他難得誇了幾句。想想雖然這是個沒什麼人氣的部落格,還是可以貼在這裡當記錄。

恫嚇/防衛的狼仿畫自Art.Simple頻道教學
向著月亮嚎叫的狼,很像感到孤單時的,仿畫自Art.Simple頻道教學

自己畫的史奴比

憨厚的忠實的熊,仿畫自Art.Simple頻道教學。旁邊也是從YouTube Jazza的頻道練習仿畫。

畢業了!Commencement!

和同學一起畢業典禮! Commencement!

終於在異鄉完成2年的碩士學業啦!(撒花)而且真的可以見到我大多數的同學,大多數人可能就見這麼唯一一次。

因為疫情的關係,這兩年都是線上完成所有的學業,跟在台灣的求學完全不同。過來之前,台灣的疫情還不像國外嚴重,所以國外已經開始實施線上或是混合課程,而現在台灣的疫情相較之前嚴重多了,所以陸續有學校開始施行線上課程,看到那些新聞的我也是頗感慨,在此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一些體驗。

線上同步課程的最大優點就是不用開車,省去交通往返的時間。對!尤其是在美國!雖然路比台灣寬,路上摩托車比台灣少很多,但還是不會想幾乎每天開車去學校,尤其是上下班尖峰時段,其實還是很塞,我想這點不管在哪都一樣。如果學校離你家很近,可能這點不算什麼,不過不適用在我身上。但美國國土較廣大,沒車就像沒腳,大多數的人其實不會住離學校很近,除非像之前在台灣,住學校宿舍或租離學校很近的地方。甚至我有些同學是住在別的州,所以視訊上課的確是非常方便。另一個優點就是可以時間快到再登入上課,不必往返建築物,當然也就不需要提早到,尤其是如果連兩堂課在不同棟。雖然在台灣,有些建築物之間的距離不會太遠,所以不大有問題,但以自己的學校而言,如果要移動到不同的建築可能就花掉中間的下課時間了。另外一個優點就是時間真的蠻有彈性的,因為只要登入就可以上課,你可以開車聽、邊走邊聽、隨時登入隨時聽!另外,通常教授也會錄音錄影,所以如果你錯過了,或是有哪些沒聽清楚的地方,只要在連結失效前,隨時都可以點連結進去溫習,其實是蠻方便的。當然,實體上課也是可以錄音錄影,但線上課程的直接錄製還是比較方便。

當然,線上同步課程的優點反面就是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因為太方便,所以很容易分心。如果是年紀較長的學生,比如我自己……因為比較清楚自己的目標,也知道學費很貴,所以就會規範自己好好聽課。但如果是比較坐不住的學齡孩童,也許很難要他們乖乖坐在螢幕前或是仔細聽講一個小時左右。當然,即使是面對已經成人的學生,教授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會專注整堂課,所以總會設計一些課堂活動增加參與度,確保學生維持一定的專注力。另一個缺點,就是缺少和同學的直接互動。雖然可以透過團隊作業而認識同學,但畢竟也只是透過螢幕,除非雙方都有心,主動想認識對方,並且私底下持續互通有無,不然很難真正了解對方,當然更遑論深入結交朋友了。雖然就算直接互動也不一定就能結交朋友,但因為視訊的關係,其實考驗主動性,再加上疫情,就算起了頭,也往往不了了之。最後當然就是畢竟線上課程是很依賴網路的,如果網路出問題,當然就會耽擱,如果是學生方面有網路問題,可能不至於影響全班,但教授就會影響到授課。記得有時候是教授的網路出問題,所以就被自動登出,我們也是滿臉問號,但也清楚怎麼回事,所以就要耐心等教授回來,當然課程無法避免被中斷了一下。

自己也覺得有點無奈和驚訝,居然真的上了整整兩年的線上課程,有些教授也被迫學習和熟悉線上教學,並且使用各種輔助工具教學;學生也必須從中調整學習,比如如何利用電子郵件或是其他輔助工具發問或學習。其實,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主動」學習的精神在疫情之下,在螢幕底下就更為重要,畢竟教授不可能一直盯著你,但你還是要在時間內完成交代的作業和考試,並且確保自己「誠實」遵守相關規定。這波疫情持續了許久,其實大家也已經有些疲乏,也許對於台灣而言,真正巨大的考驗才真正開始,而國外的人們已經開始陸續尋找開心之道了。即使如此,學術機構和醫院還是比較有在留意疫情,像學校就還是要求所有參與畢業典禮的人都要戴口罩。而我自己日常生活也還是都有注意,畢竟病毒不分你我,健康是最重要的!

再次謝謝所有人的鼓勵和支持,也謝謝所有的祝福和小禮物。也很高興遇到好教授、好同學,雖然之後各奔東西,但也許在未來的某天又有交會的瞬間吧!往後一定有更多的考驗在等著,至少對我而言還有好多關,漫漫長路,也許走了一遭又覺得沒那麼長。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